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园地  -  正文
学习体会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力推进机关党的建设

发布日期:2012年06月12日 15:49:58    浏览量: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对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地位和应发挥的作用作了深刻地阐述,使基层党的建设的任务和目标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机制更加健全、措施更加有力。高等学校的机关在高校办学中担负着正确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学校发展和维护学校稳定,依法、公正、科学地管理学校各项事务和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的重任。因此,科学把握学校机关的工作性质、特征,准确定位机关职能,通过全力推进机关党的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树立以人为本思想,突显服务意识,对于保证办学方向、提高办学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校部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执政的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重视抓基层、打基础,坚持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中央把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放在如此高的战略地位来认识,就要求高等学校也要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充分认识到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工作实践表明,校部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校部机关工作的重要性。机关是学校的心脏,是学校的大脑,它担负着联系上下的重任,发挥着沟通左右的作用,机关是学校正常运行的总调度,是学校改革发展的策源地,既是学校和谐稳定的维护者,更是贯彻落实学校党政各项决议的执行者。从机关担负的管理职能的角度来看,校部机关的党建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到能不能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在高校全面彻底地贯彻执行;能不能公正、高效的处理好学校对内对外的各项事务,积极主动地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能不能保证有效地组织、动员、教育广大党员积极地投身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共同努力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二是校部机关工作的影响范围。校部机关每个部门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关系到学校全局的某一个方面的工作,都涉及到学校的各个基层单位,所以机关的工作无论是成绩还是失误,影响范围都十分广,都不仅仅局限在一个点上,而是影响一个方面。机关对上代表着学校,对下也代表着学校,机关的工作在学校影响力是无可比拟的,任何一个基层单位的工作都不会向机关工作这样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这种示范性和导向性发挥得好会转化成促进学校发展的巨大动力,如果发挥得不好就会变成学校发展的阻力。

三是校部机关党员队伍的规模及层次。数量多、行政职务高是我校机关党员队伍的显著特点。机关党委共辖2个党总支、57个党支部,有1100多名党员。机关干部中党员占90%以上,占有绝对主体的地位。学校机关各部门、各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绝大多数都是党支部书记,机关的多数党员也具有一定级别的行政职务,只要充分认识到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性,重视支部的党建工作,就能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二、校部机关党建工作的现实特点

校部机关党委与学校其他基层党委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一个党委由多个行政机构构成。虽然机关的同志大部分在一栋楼办公,工作性质也都属机关工作,有共性的特点,但是由于不同的部门在工作上有不同的分工,工作上的横向联系较少,学校在行政上许多事情都是按部、处、室划分,再加上党员数量多,全体党员一起活动交流的机会比较少,因此,机关党建工作的重点在支部。一般情况是一个部门建一个支部,同一个支部的党员平时工作、支部活动在一起,支部对党员在思想上、工作上、组织生活上的情况把握最方便,支部对党员的教育最直接,支部对党员的评价也最权威。

    校部机关党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机关的支部书记多数由各单位的一把手来担任。从积极意义上来说,各单位的一把手在本单位的号召能力、动员能力、个人的影响能力都具有先天的优势;各单位的一把手无论在工作能力还是在党性修养上,也都应该是本单位其他干部的楷模,能够发挥“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各单位的一把手可以根据工作安排和工作需要合理安排支部活动的时间和内容,提供其他方面的支持。从不利的方面来说,各单位的一把手工作普遍较忙,工作压力普遍比其他同志大,在支部工作上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困难。但上述的所有因素都是外在的,不是起决定作用的。支部党建工作开展得好不好,支部活动的质量高不高,关键在于支部书记是否重视。如果真正重视,不利的因素也可以转化为有利的因素。

    校部机关党委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党员数量多、比例高,同时党员领导干部也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我校机关共有处级干部230余人,科级干部380余人,科、处级干部党员占党员总数的70%以上,具体的来说就是机关职工中党员多,党员中干部多。党员领导干部的比例高,一方面说明机关党员的总体素质较高,另一方面又说明了加强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也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因此在机关党建工作中必须重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党员干部的作用发挥的好会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党员干部的作用发挥得不好,会严重影响其他党员和群众的情绪,甚至会严重的阻碍工作的开展。

三、机关党建必须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提升服务水平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要求基层党组织要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作用。我校党委也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学校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把党的建设与学校的建设有机结合,以党的建设推进和保障学校的建设;必须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有机结合,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着力解决关键性问题。因此,抓好学校机关党建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领导重视,是做好机关党建的前提条件由于学校机关工作的特点,个别同志在认识上有一定的误区,认为本部门的业务工作十分重要,做好本职工作是自己的责任,学校考核各部门领导也主要依据各单位的职责范围进行考核,抓支部工作是额外的要求,是软任务,抓与不抓没有明显的区别。没有认识到学校机关的支部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该认识到对于高等学校机关来说,党建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干部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改革发展与稳定。各部门的领导,不仅肩负着做好学校的一个方面工作的任务,还承担着带好一支队伍的责任,带好队伍就要靠抓好基层党建,抓好支部工作。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做好机关党建的工作思路。抓好机关党建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提高办学水平这个根本任务,必须服务于建设和谐校园这个大局。这就要求机关党委和各支部在谋划工作思路、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工作方案的过程中,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抓住学校的主要战略措施,推动学校中心工作和本部门重点工作的开展。要紧紧围绕建设和谐校园这一主题,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工作氛围。要把本部门、本支部的工作放在学校中心和大局中来考虑,克服本位主义、小团体意识,自觉维护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三)创新形式,开拓思路,是做好机关党建的基本方法。当今社会进步突飞猛进,信息传递高速便捷,人们的思想也更加活跃,观念不断更新,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并呈多样化趋势,这就要求党支部活动要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和方法,使党支部的活动更富有时代感和吸引力,更贴近党员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要通过开展体现党员先进性的主题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教育党员。要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提高党员参与组织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但绝不能新的形式还没有创造,原有的形式已经被淘汰了;新的思路没有开拓出来,原有的思路也没有了,这既不是创新也不是开拓。创新形式不是没有内容的形式,开拓思路不能离开党章的基本要求。

(四)求真务实,以人为本,是做好机关党建的根本出发点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一贯坚持的科学精神,也是我党多年形成的优良作风,它是我们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的基础;以人为本是维护和实现广大师生根本利益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开展调研,要注意关心、解决民生问题,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学校机关许多部门的工作都直接与学校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相关,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不从维护师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就不会得到师生的拥护。

(五)提高素质,促进工作,是做好机关党建的最终落脚点。无论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还是制度建设的最终落脚点都要落在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素质上。提升他们的能力,也就是加强党在高等学校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思想建设有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我们的思想认识从那些不适应现代大学建设的各种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加强组织建设有利于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提高党支部的组织、动员和教育党员的能力,使学校机关更能集中动员力量高效地解决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师生员工提供更满意的服务;抓好党风建设,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转化为全心全意为师生谋利益,努力为师生员工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实际行动,这对于机关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只有强化宗旨意识,密切联系群众,才能把机关高高在上的领导形象转变为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的维护者、和谐校园的守护者的形象;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在党支部内形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党内民主风气,对于提高机关各级干部在决策中的民主意识,提升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机关党委  孙长智  郁俊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