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园地  -  正文
学习体会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高校党校发展

发布日期:2008年06月12日 15:41:17    浏览量: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要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落实中央的新要求,全面推进高校党校各项事业,必须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下功夫。吉林大学是由六所大学合并而成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党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加强党校发展作为一项战略性措施,使党校充分发挥阵地、熔炉作用,在学校的融合、稳定、改革、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党校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党校发展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体现。高校党校坚持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在提高高校党政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政治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党校发展是实施人才战略的有效措施。通过高校党校的教育,使领导干部加强理论素质和党性修养,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有朝气、有作为的领导人才,为高校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党校发展是适应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的需要。江泽民同志为吉林大学题词:“把吉林大学建成一流的社会主义大” 。实现这一伟业,关键在于要让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自觉形成大局意识和一流意识,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奋斗。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党校发展是构建和谐大学的思想保障。组建后的吉林大学人数众多、校区分散、思想活跃。要统一思想、稳定人心,必须充分发挥党校的阵地和熔炉作用。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探索党校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党委重视,加强领导,是办好高校党校的关键。为了加强党校建设和发展,合校后学校党委决定将组织部和党校合署办公,把党校工作列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校党委书记任党校校长,党委负责同志积极支持党校工作,努力提高党校办公、办学的现代化水平。正是由于有了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才使党校的正确办学方向、各项培训规划、办学条件等各方面有了可靠的保障。

(二)教育创新、提高质量是办好高校党校的基础。高校党校建设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必须与时俱进,深化教学改革,研究教学规律,提高教育质量。     

首先,教育内容创新要有针对性。党校必须坚持在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原则下,不断更新观念,以增强针对性为出发点,设计符合优秀人才培养的培训机制。要针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培训,增强党校培训对象的大局意识和政治意识;要针对六校合一的校情进行培训,逐渐统一思想、提高了认识,推进学校的实质性融合; 

要针对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进行培训,促进学校的协调发展。要针对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进行培训,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建设学习型、节约型大学;要针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培训,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基层党建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要针对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进行培训,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针对人才强校的需要进行培训。激发高校三支人才队伍为吉大改革、发展做贡献的积极性;要针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新生党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培训,增强党性教育、党员先锋楷模教育和时事政策教育,建立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

其次,教育方式创新要有灵活性。以往阻碍高校党校发展的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教育方式单调,方法陈旧。因此,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要求党校建设要与时俱进,在坚持原则性的同时,还要注意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要坚持教育方式的开放性,党校实行开放式办学,培养一大批具有开放意识和宽广眼界的党政干部;要坚持教育思想的开拓性,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人,相信人,充分调动学员内在的积极因素,使学员的认识得到升华;要坚持教育手段的多样性,综合采用课堂讲授、读书自学、电化教学、座谈研讨、网上交流、参观考察、大会交流、撰写案例等多种教学方式,在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教育方法创新要有实效性。高校党校科学发展的落脚点是看党校教学取得的成效。在向培训要实效的探索中,我们尝试采取“四个结合”。即: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主体班教学与课程班教学相结合、党校管理与学员自我管理相结合、创新方式与丰富内容相结合。

(三)健全制度,夯实基础是办好高校党校的保证。

抓好制度建设,促进党校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合校以来,我们先后制定了《党校工作暂行条例》《党校校务委员会例会制度》《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条例》《处级领导干部培训办法》《党校设备、音像、图书资料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使各类培训工作得到有序进行,有力保障了党校培训工作。        

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建立高层次兼职教师师资库。高校党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党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党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实现资源共享,必须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兼职党校教师队伍。我们建立了由知名专教授、颇具管理经验的领导干部等组成的兼职教师师资库,不求我有、但求我用。要按照“政治家的眼光、理论家的功底、教育家的风范、演说家的口才”的要求推进党校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教师五种能力,即提高对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发展与决策的反应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学习能力、教学组织与驾驭能力、讲课能力和授课艺术。几年来,我们聘任那些理论根底深厚、有很强的党性原则和政策水平、学术造诣高的教师担任党校兼职教师。他们深受广大学员欢迎,在提高党校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党校建设的良好环境。我校党委非常重视党校经费的投入,将党校年度经费纳入学校财政预算,原则上党校经费专款专用。在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党校的办公环境和设施不断改善,为党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

在抓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党委还十分重视党校的教材建设。党的十六大之后,党校组织专家编写了《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程》《高校党支部建设》,这两本教材在校内和省内兄弟高校获得好评。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党校发展新局面的思考

(一)提高认识,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新理念。

一是形成干部教育培训和干部自身成长相统一的新理念。要把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看成是推进处级领导干部全面发展的过程,把干部培训与干部自身成长内在地统一起来,激发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处级领导干部接受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二是形成“学习型干部”和“终身学习”的新理念。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要求干部变革学习和教育观念,从学历教育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干部教育培训“投入少、产出多、作用大”的观念。

三是形成处级领导干部全员培训的理念。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不仅是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而是处级领导干部的全员教育培训。必须不间断地一批接着一批、一期接着一期地培训,向干部教育培训要素质、要能力、要思想、要创新。

四是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新理念。学习型社会的学习,不是与工作相冲突、相对立的学习,而是与党的事业、社会的发展、工作的需要紧密结合的学习。要从实施“科教兴国”和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中央提出的“大教育、大培训”的教育思想。

(二)联系实际,设置培训内容要突出需求性。

一是注重培训内容更新。就处级领导干部培训而言,对其教育培训应以知识更新为主,知识更新应以与形势任务密切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本领为主。加快干部知识更新本领,使他们视野更加开阔,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二是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开设与处级领导干部思想工作联系比较紧密、大家普遍比较关注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的专题讲座。着力解决大家普遍关注的深层次理论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热难点问题、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提高学员综合分析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是开展主题突出的专题业务培训。在办好主体班的同时,加大专题研讨班的办班力度,本着“干什么精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不同岗位的干部,分类开展专题业务培训,以帮助干部提高业务素质和履行本职工作的能力。

四是开展培训需求调研。要定期进行深入调研,分析不同层次和类型领导干部的实际需求,了解他们的需求差异,摸准要解决的思想认识问题和现实共性问题,

(三)勇于开拓,培训方法要体现灵活性。教学方法改革要以培训的互动性、研究性、开放性为方向,切实达到提高素质和能力的目的。要适应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需要,按照《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要求,积极推进培训模式的创新,切实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在沿用过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大胆尝试体验式教学、现场式教学、答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情景模拟、辩论式教学、菜单式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逐步形成方式多样、特色明显的研究式教学方法群。

(四)加强管理,提高培训制度的执行力。

一是推行处级领导领导干部培训学分制度,建立和健全干部培训学习备案及学习档案制度,将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学分制管理,规定干部在一定时间内需要达到的学分数。

二是进一步完善干部培训考核激励机制。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干教育培训制度建设,逐步规范有效的干部教育培训激励与约束机制。把参加培训情况和理论学习考核情况作为评价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作为选拔任用干部必备的资格和条件之一,切实把干部的培训和使用有机统一起来。

三是建立培训部门协作机制,组织部门要加强对培训工作通报制度,在培训班结束后,可以将参训人员的培训情况向其所在单位党组织通报,使送培单位掌握干部的学习情况。

(五)开展研究,探索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的规律性。加大“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的研究,以研究促进教学改革。加强对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的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规律性研究,在难点问题上求突破,在重点问题上创特色,在热点问题上出成果,努力使新时期的党校教育培训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党委组织部  傅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