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园地  -  正文
学习体会

以十七大精神为动力 增强忧患意识

发布日期:2008年06月12日 15:35:02    浏览量:

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了:“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新形势下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当前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认真落实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对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增强忧患意识是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生存智慧,是促进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催化剂和动力源。“多难兴邦,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古训正是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精辟概括。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思想意识,不是凝固的,而是发展的、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与古人的忧患意识相比,其内涵更加丰富、更加深刻,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旨归,以人民利益、国家安全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出发点。体现了我们党担任历史重任的强烈责任感。这种忧患意识是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同时,增强忧患意识是清醒的忧患、自觉的忧患,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境界。

二、增强忧患意识是清醒认识当前形势的需要

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是清醒的忧患、自觉的忧患,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境界。这种忧患意识来自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清醒认识,来自于对我们的机遇和挑战的清醒认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总之,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这是一个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时期,是一个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时期。能不能抓住新机遇、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大考验。看不到成绩和机遇是错误的,看不到风险和挑战是危险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忧患意识,就会失去奋斗精神、失去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局安思危是我们的正确选择。

三、增强忧患意识是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的需要

增强忧患意识,要抢抓机遇、科学发展。要把忧患意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完成这一任务,最重要的是领导干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着力解决经济社会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共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局面。

作为校区的一名基层干部怎样才能“常怀忧患之思,常怀自警之心”,自觉地提高干部的领导素质,尤其合校之后,做为校区专员办如何加强与学校主管部门的沟通,真正起到连接学校与校区的纽带作用:如何进一步明确专员办的职责,加强与各学院的联系,做好校区事务协调工作;如何做好校区内的社区工作,加强与地方政府联系,积极配合社区开展工作;如何妥善处理好校区的历史遗留问题、来信来访及突发事件,提高对应急状况的处理能力;如何做好校友工作,使之成为联络校友和校友了解学校的窗口等,这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进一步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增强忧患意识的关键。特别是做为一名基层干部要善于学习,勤于动脑,提高三种能力,即:政策运用能力,管理服务能力,协调沟通能力。注意服务质量,力争做到:工作不在我这里延误,差错不在我这里出现,政策不在我这里走样,形象不在我这里受损,全心全意为校区教职员工做好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以“三个代表”为重要思想,拓展视野,拓宽思路,与时俱进,奋发有为,把本职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为营造吉大和谐校园而努力工作。(新民校区专员办    韩丽华  慕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