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园地  -  正文
学习体会

对“以人为本”的思考

发布日期:2008年06月12日 15:33:10    浏览量: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等,具有重大的意义。

“以人为本”这一概念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在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齐国思想家管仲。他提出:“夫霸王之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这里讲的是治国之术,只有把人治理好了,才能达到称王称霸的目的。儒家也有“人最为天下贵”的说法,后来演化为民本思想。在西方,古希腊哲学提出“认识你自己”,近代启蒙思想家把人的理性高扬到了顶点。可见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对“人”的问题都是十分重视的。

我党在现阶段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概念,与以上谈到的对人的理解是有本质的区别的,要正确理解这一概念,就要首先理解“人”和“本”的具体含义。

在马克思哲学之前,对人的理解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框架之中。唯心主义所理解的人,脱离了现实生活、脱离了人的实践活动,所理解的只能是抽象的精神层面的人。马克思曾说过:“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人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精神属性,精神属性是人区别于其他物种的重要一点。马克思哲学所理解的人,是实际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以人为本,是对人的历史主体地位的确证,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毛泽东指出:“世界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人的理解也存在着不同。在封建社会,谈以人为本,这个“人”强调的就是封建统治者,以他们利益的满足为本。在资产阶级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实际上维护的是占有资本的资产阶级的利益。

我党提出的“以人为本”,“人”指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从本原的意义上讲,自然界是第一位的,没有自然物质世界,人的产生都是不可能的。但是,人所生活的世界,并不是纯粹的自然世界,而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改造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自然不再是纯粹的与人无关的自然,而是我们称之的“人化自然”。对于“以人为本”的理解,就不能再停留在本原的意义上,而应把“本”理解为出发点和着眼点,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衡量的标准。“本”还具有终极价值的意义,说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作为终极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与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是联系在一起的。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表明了我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认识的不断深入。

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转变了粗放经济阶段“发展=经济增长”的简单模式,把人的因素考虑进去,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尺度。不单单以GDP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标准,这也是符合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就把人文发展指数(HDI)作为衡量各国综合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人文发展指数是将反映人类生活质量的三大要素指标(出生时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实际人均GDP)合成为一个复合指数,并以此作为衡量人类发展的综合尺度。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01年人文发展报告》资料,中国的人文发展指数为0.718,《2004年人文发展报告》则显示,我国人文发展指数为0.745,居中等发展水平,这说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人民的整体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提出以人为本,并不是要否认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性,而是要积极主动的发挥人的作用,认识和运用科学规律,为人类造福。一味地简单服从客观规律,就只能止步不前,根本谈不上什么发展,要发展,就要发扬人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条件,改造世界,创造更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改变原来那种“见物不见人”的情况,提升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当然,这也要有个度,要在两方面找到很好的平衡点,既推进社会的发展,又不损害人类的永久利益,达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力量的产物。”

以人为本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等,“以人为本”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则。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事业。

以人为本,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优良传统的继承,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施。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以人为本落实到为人民谋利益的实践当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校办  白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