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败得失之后,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重要的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高等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术共同体,承担着培养人和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任务,科学发展是大学不能回避的话题。大学怎么发展才是步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呢?
科学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思想解决的是方向性问题,要拥有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全面掌握,要对纷繁复杂现象进行抽象分析,要对莫衷一是措施方案做理性判断,这些是方向盘;科学发展离不开发展实践,实践解决方法性问题,不断开展的改革实践、建设实践和管理实践是大学发展的不竭动力;科学发展离不开制度和规范,归根结底,科学发展的核心要解决大学的制度化运行,这是大学发展的轨道。
一、牢固的思想与思想的解放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哪些思想是要牢固树立的?哪些思想是要不断解放的?这个问题是科学发展的首要问题。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文本中,在强调“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的同时,多次提到“坚持”、“一贯坚持”、“始终坚持”和“坚定不移”等词语,只有这样才是科学地回答了中国发展的方向性问题。在确立高等学校发展道路的时候,也必须回答这个问题,大学要坚持什么?大学的哪些思想需要解放?
首先,我们要牢固树立一些基本思想,如:在高等学校中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主旋律,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本科教育是大学的基础,对于这些应当是永远都不存在争议的。对于这些思想,漠然、遗忘和改变都是错误的。
其次才是解放思想,邓小平说:“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像大学的贷款问题,青年教师的培养问题,合并大学的资源整合问题等就需要有化解困局的新思维。对于这些思想,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僵化的教条和狭隘的利益永远都不应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在思想层面上,坚持和解放是并行不悖的,牢固树立的思想就不要轻言解放,需要不断更新的思维也不要固步自封,既不需要“坚持”的轰动,也不需要“解放”的时髦,美德如流水,越深越无声,大学的主流思想是需要审慎和沉稳的,无论是坚持还是解放其实更需要始终如一。
二、紧急的事情与重要的任务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大学发展中的每一项任务都关乎民生,关乎和谐社会建设。每天的工作其实都是头等大事,大学的任务千头万绪,胡子眉毛一把抓只能是越抓越乱,在各项紧急的工作当中,总有一些是必须要做的重要行动,脚踏实地解决些问题,这是关键结点的关键任务。在别人忙着解决所有难题的时候,我们能否集中关注影响学校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这里面既有“坚持”的理念又有“解放”的方法。这里,对工作的重要程度的认识可能是见仁见智,说法不尽相同,但是,没关系,只有真正在重要任务上有成效,多大的进步都是令人欣喜的。
1.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 (其中的人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以教师的选留、培养、晋升、保护都是学校最重要的任务。特别教师的选留问题,应调动全学院教师全体参加投票,还要聘请学校相关专家把关,把教师选留的环节设计得“合理的复杂”,为选拔优秀人才进入教师对提供机制保证。当教师职业不是热门职业时,留下来工作的自然是对教育职业喜爱的人,当教师职业成为热门职业时,必须强化教师的选留制度,因为一些人当教师是因为利益选择。还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对于人才坚持宁缺勿滥,而不是多多益善,建立人才辈出的机制是根本,而不是人为地制造人才。
2.各类资源整合
一所大学一般有几十年的积累,每年有几亿乃至十几亿的投入,累积资产相当大,但是问题是利用不好,没有发挥出资源效益。大学应当开展资产清查,开展“土地革命”,认真查清楚每个房间都在干什么,都列在谁的名下,这些资源的使用与其创造的价值是否相符。哪些房间晚上总是关灯,哪些房间白天总是锁门,哪些设备一直闲置,哪些设备无人问津。清查结果迅速曝光,让所有人去评判使用效益,然后再开展资源整合。管理学上的“二八定律”体现在高等学校中就是,20%的人创造了80%的学术声望,资源要按照学术声望进行再分配。
3.科研促进教学
把科研和教学从两层皮变成一张纸,要在所有的场合宣讲教学科研的一致性,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既没有不能促进教学的科研,也没有对科研没有要求的教学,所以,学校要求教师必须回答:自己的科研对教学有哪些促进作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科研还有什么要求。通过这类有效的管理措施把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
4.管理体制改革
解决人浮于事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学的处长、学院院长的编制过多,同时负担过重。这种矛盾存在的原因之一,在于处长、学院院长直接安排处理本单位的所有事务,完成一件任务往往牵扯很多人,为了协调日常工作,处长、院长几乎整天陷在“文山会海”里不得脱身,很难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改革提高上。原因之二,在于决策和职能部门没有分开。例如校长、处长和院长既负责决策又负责落实,问题和矛盾很容易集中在一起,领导与管理团队之间应当有一定程度的疏离,决策者不执行,执行者不决策,这样利于决策者对执行者实施监督,向现代大学制度靠近。面对传统工作方式,应该从大学的机构设置和职能的改革方面着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所大学每天都要应付来自各方面的杂乱的事情,每个人在时间选择中都存在“紧急”和“重要”的区分,“紧急”是指一件事如果不立即去处理,后果马上看得到,如桌上的电话响了,“紧急”常常等于琐碎;但“重要”的事,其后果要等很久才能看到,如规章制度不健全。我们都有类似的经验,似乎天天都忙,却忙不出所以然;似乎事事都急,感到急后收获甚微;而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些价值,却被悄悄地忽略了、磨蚀了。
三、措施的有限与制度的恒久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保证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万科的创始人董事长王石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从来不培养接班人,我是培养团队建立制度。有了制度的建设和团队的培养,至于谁接你的班只是个分工问题。如果制度建立起来的话,不胜任的人可以通过制度退出。”“制度化管理就需要透明,不要人情,不要讲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就要怀疑,个人之间的好恶其实并不重要,从创办万科开始到现在,这套逻辑是贯彻始终的”。
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改革家层出不穷,“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康梁变法”等,都是运行了一个阶段就夭折了,主要是因为人治变化无常,无法形成制度。当前,中国处于一个 “基层民主活力增强,人权事业健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贯彻。行政管理体制、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阶段,为制度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探索。制度化的条件已经成熟,制度化建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都具备了。
一个时期以来,都在一直强调改革,而缺少将改革成果固化为制度的过程,解放思想也要落实到制度建设与创新上,核心要解决大学管理的制度化运行。当今的许多问题出在制度不健全,许多事情不能轨道化运行,因为制度不能规范人的行为,所以“潜规则”出来游荡,成为了真实的行为规范。“潜规则”被大多数人不喜欢,但又无力改变。
制度有时也能制造障碍,但这种障碍是制度的不健全和制度间的不协调造成的,制度不健全,困境是永远的。制度决定作风,制度决定行为,短期的任何措施的效果都是有限的。在办法与制度中间,我们应当更相信制度。当大学的管理制度化,不因为人员的变更改变工作办法的时候;当人们都向教学名师、杰出青年、管理骨干的目标默默前进的时候;当人们不为个人私利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当人们都相信制度而不四处烧香拜佛的时候;大学就步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这些科学的论断对今天大学科学发展问题的指导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注册中心 刘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