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刚刚结束的“两会”,是在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和谐、奋进的大会,是突出科学发展、突出和谐建设、突出改善民生的大会。在“两会”上,胡总书记作的“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和增强“三个意识”的重要讲话、温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深刻蕴含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是全校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是将中央精神与我校实际相结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对于统一思想认识,促进我校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认真把握“两会”精神的要点
具有历史意义的全国“两会”,认真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的工作,充分肯定了五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努力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战胜突如其来的严重非典疫情和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等特大自然灾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对未来五年的工作特别是2008年的工作进行了展望和部署,就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重大问题提出了新的措施和要求,并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等八个报告,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全国人大、政协及军队最高领导集体,决定了国务院组成人员。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讲话放眼世界,着眼未来,高瞻远瞩,内涵丰富,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
1.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是今年全国“两会”突出、鲜明的主题。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并丰富、发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胡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具有科学性与亲和性兼备、全面性与和谐性相统一、务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等特点。科学发展观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它正确地反映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顺应了广大人民的心愿,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就要着力建设和谐社会。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和改善对构建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不断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认真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2.必须增强“三个意识”,加强各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胡锦涛同志分别在重庆代表团和解放军代表团讲话中强调指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表现在政治上是一种高度的觉悟,表现在思想上是一种崇高的境界,表现在工作上是一种良好的姿态。从这个意义上说,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就是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要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永久奋斗的精神,始终做到压力在肩、动力在心,不松劲、不懈怠,艰苦奋斗,奋发进取;始终做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不说大话、不说过头话,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断推进富民兴赣的宏伟事业,在新的起点实现新跨越。
要增强公仆意识,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实在在为人民谋利益,兢兢业业对人民负责,诚心诚意接受人民监督,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百姓疾苦,以真挚的感情、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增强节俭意识,不能忘记不少群众生活还很困难,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对公款消费、公用开支要管紧管严,把更多的财力用在改善民生上,用在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上,让广大群众从发展得到更多的实惠。
增强“三个意识”,是胡锦涛同志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总结历史经验,着眼现实需要,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对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胡总书记的要求增强“三个意识”,不仅是提高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迫切需要,而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二、认真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实践和谐校园建设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扎实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在认识上取得新进步,在工作上取得新进展,把学习成果具体体现在和谐校园建设的实践中。要通过深入学习,把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坚持解放思想,推进体制改革,落实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全面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上来。要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校工作的中心,大力加强学校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政治核心和导向作用;要坚持向管理要效益,将深化学校改革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以勤俭办学为方针合理调整教育结构和布局,使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人本化,在科学有序的管理中形成优良的校风,有效地整体推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有效地推进校内民主建设,认真解决教职员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1.和谐发展的原则
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和谐发展,是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多从全局和长远出发考虑问题,聚精会神抓建设,同心协力促发展;要坚持和谐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和能共生”,“和则两利”,不能和谐发展就不能科学发展;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是融合和发展的根本保障。要善于换位思考,多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克服“非此即彼”和走极端的简单、片面的思维方法,加强思想认识的沟通和感情的融合,做深入细致的工作。要加强组织纪律性,不搞无原则的纠纷和非组织活动。
2.关于进一步加强团结的问题
团结是生产力,是生命力,是战斗力,是胜利之本。搞好团结,党员领导干部是关键。党章规定了党员的八项义务,其中一项就是“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党章还规定了领导干部的六项基本条件,其中一项就是“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违犯团结纪律的做出了明确规定。因此,是否讲团结,不是一般的工作方法问题,而是是否讲政治、是否有党性、是否守纪律的大问题。能否搞好团结,是对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和能力的重大考验。领导干部在团结问题上起着关键的作用,负有极其重要的责任。不讲团结,影响学校的和谐发展,这是党的纪律不允许的,必须坚持杜绝,对一些影响团结的说法、做法,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姑息、不纵容、不迁就,要坚持从大局出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团结的模范。
讲团结,要克服非理性因素对正确认识的负面作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的认识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在整个认识过程中理性因素起着主要的作用,但非理性因素对正确认识的形成也会起着负面作用。我们知道,在人的知、情、意这三大意识要素中,“知”属于人的理性因素;“情”和“意”即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属于非理性因素。人的一切活动总有情感的因素贯穿其中,认识活动也不例外。积极的情感给认识活动以活力和生气,对认识的发展是一种推动力量;消极的情感给认识活动以阻碍和误导,使认识偏离客观对象。
搞好团结,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一要以事业为本,善于用共同的事业凝聚人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事业、讲发展、讲奉献,把主要精力放在事业上,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建设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二要有容人之量,善于团结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宽容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和修养。在一个集体里,不可能每个人的性格完全相同,也不可能每个人的意见完全一致,我们要善于尊重和欣赏别人多姿多彩的个性,谅解和包容别人工作中的一些缺点和失误。三要有平常之心,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权力,要有平常之心,摆正好心态,处理好个人与组织、下级与上级、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要坚决反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非组织活动。四要有团结之法,提高工作方法和艺术,要做到“四多四少”:多一些尊重和信任,少一点轻蔑与猜疑;多一份支持和帮助,少一点排斥与拆台;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少一点挑剔与苛求;多一份坦诚和关心,少一点虚伪与冷漠。在出现局部的、暂时的利益不一致的时候,互相之间心平气和,以诚相待,以理服人,共同商量,有了分歧不回避,各自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求大同存小异。这样精诚团结,就能克服各种困难,推动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3.关于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的问题
(1)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
党中央要求我们增强忧患意识,是源于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是系于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冷静分析和估量,是基于对唯物辩证世界观、方法论的科学运用。我们增强忧患意识,有助于我们科学判断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既把握优势又看到不足,充分认识和应对可能预见的或不可预见的风险和挑战,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通过改革和发展解决学校前进道路上出现的问题。
增强忧患意识,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科学判断我们所处的历史地位。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校师生牢牢把握高校改革发展契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高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面对成绩,我们倍感自豪,充满信心。但我们要看到,与全国其他重点大学相比,与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相比,我们取得的成绩还只是初步的,纵向相比确实进步很大,但横向比形势逼人。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还要看到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不足。如,办学资金紧张;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还缺乏等,这都要求我们增强忧患意识,艰苦奋斗,扎实工作。
(2)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员工服务。
胡锦涛同志提出领导干部要树立公仆意识,具体到学校工作,就是要求各级干部要有服务意识。领导就是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各级领导干部要摸实情、说实话、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强校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要坚持群众观点,一切工作都要以师生员工是否满意、是否赞成为准则,从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盼望的事情入手,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为师生员工排忧解难,为师生员工办实事、办好事。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师生员工办学和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的思想,经常深入第一线,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要努力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教学科研、服务全校师生员工。我们要怀着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和对群众的浓厚感情做好服务工作,构建和谐校园。
(3)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国家、一个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一个人理想信念、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的重要体现,是世界观的外在表现。这些年,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优化了育人环境,但也带来学校财务状况紧张的问题;另一方面,学校规模大,校区多,办学成本高,很多资产都需要我们加强管理,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共享率,降低办学成本;再次,当前学校发展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时期,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各方面的资金需求量很大,这也要求我们要大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之风,建设节约型校园。
[结语]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和实现中华民族百年奥运梦想之年,各项任务光荣而艰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学习贯彻“两会”精神的根本保证,因此,要从我校的实际出发,把对“两会”精神的学习体会同各部门当前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采取切实措施,真正把任务落到实处。作为学校领导干部,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提高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忠于党和人民、忠于高等教育事业,将社会的需要与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扎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我们要以学习“两会”精神为契机,学以致用,结合学校各岗位的实际情况,将“两会”精神落实到工作中,踏实干事,为搞好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贡献力量。(校友办 刘新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