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通过的报告,高屋建瓴,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宝贵经验,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刻内涵,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我通过近一个时期的深入学习,对报告的思想内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经验以及指导科技工作方面,谈几点学习体会。
十七大报告的第一部分指出: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这十个结合,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入总结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一、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开拓发展
我们党是一个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政党,也是一个珍视历史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历史经验的政党。每一次对重要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都开拓了革命和建设的新局面,推动了革命和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在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分别作出改革开放阶段性经验总结。十六大总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十六届四中全会总结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六条主要经验。党的十七大从总结近30年改革开放整个历史进程着眼,紧扣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才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全方位地总结概括出“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十个结合”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对重要历史经验的又一次科学总结,对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不断开拓改革发展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始终实事求是,寻求客观发展规律,推进改革发展进程
坚持实事求是,是我们党正确观察、分析和认识问题,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前提。我们党从建党开始就坚持实事求是。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冲破了种种条条框框的束缚,成功地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文章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邓小平同志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可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贫困问题和发展问题,就是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新时期的实事求是。回顾一下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提出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江泽民同志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中,始终有实事求是。十七大报告的十个结合中,也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第二个结合表明,我国社会主义能在新时期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这样,就把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了真正活跃起来的社会主义,创造了进一步造福人民的社会主义。我们也只有实事求是,寻求发展的客观规律,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举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走好,才能不断推进改革发展的进程。
三、注重统筹兼顾,促进发展的平衡与稳定
“结合”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统筹兼顾的意思。报告的第三个结合说的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既依靠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又尊重基层和人民群众的特别是地方的改革首创精神,使我国在改革开放导致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能够有效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整合。第五个结合说的是,我们党既重视经济体制改革,又重视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上层建筑的变革,创造了兼具民主和集中两种长处的政治制度模式。第六个结合说的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既重视“物”的发展,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重视“人”的发展,即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把人的全面发展同社会全面进步统一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之中。第七个结合说的是,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适时地把促进发展、提高效率同注重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结合起来,使我国社会既持续地充满创造活力,又有助于避免两极分化而达到共同富裕。第九个结合说的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注意协调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关系,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既避免了不少转型国家出现过的经济严重衰退和政治剧烈震荡,又使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这些结合,都做到了统筹兼顾。
四、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确立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并将其放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八个着力点之首,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这是我们党综合分析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提出的重大决策,是对科技工作提出的更高、更新的要求。
作为科技处长,我深感责任重大,在学习宝贵经验中体会到,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坚决落实十七大精神,并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带领科技处全体同志为学校的科技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下面我结合十七大精神以及我个人的学习心得和体会,谈一下关于学校今后科技工作的一些看法,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近年来,我校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科研基地建设,使得学校的科研条件平台和实验装备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明显增强。与此同时,学校进一步发挥基础研究优势,大力加强应用与高新技术研究,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取得了一批具有显示度的科技成果,为实现全校科技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学校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跨学科组织重大项目、国际科技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既要总结经验,又要及时发现问题,既要善于学会总结的方法,又要善于时时总结、事事总结、阶段性地进行总结。一方面坚持好的经验,加强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继续完善学校的科技管理制度和人事分配制度。另一方面在工作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努力掌握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理论的指导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既要加强对党的知识的理解、全面了解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又要加强对国家宏观科技政策的学习,加强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解读,并结合我校科技工作实际,针对存在的不足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把工作做好。
主要包括: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继续完善我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着力发挥校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加强规划,通过合理布局,发挥我校多学科优势,逐步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和工程技术创新体系。
2.着力加强科技人才培养,营造高水平拔尖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未来一段时间内,在建设科技人才队伍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合理规划布局,重点围绕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团队的建设开展工作。
3.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通过顶层设计积极组织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着力增加投入力度,重点支持校内跨学科、校外跨单位的科技合作,充分鼓励和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国家各级科技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指南编制以及可研论证工作,通过顶层设计,获得申请重大科技项目的主动权。
4.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完善科技协作服务网络,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的力度,立足于长三角和珠三角,构建适应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的管理平台,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本部教师积极参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同时,将大型企业的科技需求与国家需求、地方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实力雄厚的科技攻关团队,积极承担大型企业的重大科技项目,并设立流动高职岗位予以激励。鼓励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研发机构和实验室,形成与企业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缩短研究开发、中试实验和产品生产的周期,实现我校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5.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积极争取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侧重于加大对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的支持力度,统筹兼顾,加强管理部门间的协调,在职级评定、岗位考核、津贴分配、科技项目分级管理等方面,向承办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在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承担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的个人和单位倾斜,积极引导全校教师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
6.规范科技管理,强化政策引导,弘扬学术道德,建立以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管理、科技合同管理、科技档案管理、科研基地管理等为核心的科技管理政策体系,规范管理,加强政策引导工作。(科技处 王云鹏)